新闻动态

殷商时期我国境内曾存在一个神秘强国,险些摧毁华夏文明_鬼方_中国_历史

我们的先祖曾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辉煌文明,尤其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,华夏文明无疑是全球领先的文化之一。《春秋》一书中,曾如此高度评价中国文明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”这句话的背后,是对祖先智慧与文化的无限赞美,彰显了华夏文明的独特与骄傲。

然而,历史中少有人提及,在殷商时期,一股神秘的白种人部落悄然进入中国。他们从何而来,至今仍然无法确切知晓,但他们的到来却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长达数百年的冲击。这群外来者曾在陕西、河北一带建立起强大的国度,甚至其势力范围一度超越商朝的疆土。据现代学者王国维考证,这些白种人建立的国家比商朝还要强大。

根据商朝的记载,这个神秘的白人部落不仅身材高大、黄发白肤,他们还擅长铸造青铜器、制造兵器,并且精通驯马术,广泛用于战争。这个强大的文明体系曾对商朝带来过极大的压迫感,以至于商王武丁不得不频繁出兵进行讨伐。

先秦的文献中提到这群白人被称为“鬼方”,例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便有云:“内奰(bì)于中国,覃及鬼方。”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“鬼方”指的是古代北方的某个少数民族。然而,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其他史料的记载,或许可以揭示出这段历史背后隐藏的复杂与神秘。与此同时,这个问题的探讨,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另一个历史谜团:为什么妇好墓中会有白人祭品。

展开剩余74%

关于“鬼方”,先秦文献中频频提及。例如,《易经·未济》中便有提到:“震,用伐鬼方。”此外,《竹书纪年》这本古代史书也多次记载了商朝与鬼方的冲突,尽管这本史书的真实性长期受到争议。学界普遍认为,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,揭示了商朝与鬼方的冲突历史。

《竹书纪年》记载了商朝与鬼方的多次交战,诸如武丁三十二年,“伐鬼方”;三十四年,“王师克鬼方”;三十五年,“周王季伐西落鬼戎”等事件。这些历史事件表明,鬼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北方少数民族,而更可能是外来的入侵者。

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,鬼方可能出现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。这些外来者在短时间内便建立了强大的国家,其文明程度与当时的中国不相上下。更加引人注目的是,考古人员在新疆、甘肃一带发现了大量不属于中国的历史遗迹,其中不少文物的制作风格与中原文明大相径庭,甚至与当地的文化特征相去甚远。这些文物的风格与约五千年前里海北岸的原始印欧文明极为相似。

巧合的是,考古学家发现,这些外来部族可能源自乌拉尔山脉南部的游牧民族。由于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,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南迁,最终抵达中亚、印度次大陆一带,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强大的文明。这些游牧民族身材高大、好斗、凶猛,打败了古巴比伦、古印度、古埃及等古老文明,建立起了自己的秩序,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文明发展轨迹。

随着这些部族的扩张,他们最终来到了中亚的阿姆河、锡尔河一带,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。之后,他们继续向南推进,侵占了南亚及中国的西部地区,最终成为商朝的一大威胁。西方学者认为,雅利安人曾在中国境内存在了二到四个世纪,给商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幸运的是,商朝在武丁的统治下,凭借着一系列高效的军事征战与政治智慧,成功击败了这股强大的外来力量。《竹书纪年》中记载,“率军西出,斩白首两万余”,其中的“白首”即指白种人。可以想象,这是一场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激烈对抗。

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,商朝在战胜这些外来侵略者后,得到了大量的战利品,其中包括一些带有白人特征的祭品。这一现象解答了妇好墓中为何会出现白人祭品的历史谜团,证明了“商朝与白人共同建立的说法”纯粹是无稽之谈。

根据《竹书纪年》中的记载,直到周朝的孟大破鬼方,鬼方的力量才彻底衰落。在周朝的强力打击下,鬼方部族已不复往日雄风。春秋战国时期,鬼方已成为历史中的边缘势力,甚至在周幽王、平王时期,依旧被中原政权用“戎”与“狄”这样的贬义词来指代。

随着时间推移,秦汉时期,鬼方的存在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,而华夏文明在大一统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。然而,鬼方的遗迹并未完全消失。学者认为,鬼方的后裔与当地民族融合,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“色目人”。这些色目人通常身材高大,肤色较浅,甚至有金发白肤的特征,直到唐朝时期,他们仍然存在。

然而,色目人并非温顺的群体,他们在多次归附唐朝后,依旧作乱,最终被朝廷征讨。元朝时期,剩余的少数色目人最终与汉人和谐相处,逐渐融合,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。

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,虽然我们依据考古学和文献资料得出了一些推测,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。部分学者认为,《竹书纪年》中的记载并不完全准确,甚至“白首”一词可能并非指白人,而是指佩戴白色首饰的当地部族。因此,这一系列推测依旧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恒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